关键词:
亚成已记不得自己是第几次来到昌邑,不过这次他终于松了口气。
历时两年建成的昌邑安利兴生物质发电厂于近日正式投产了。该发电厂位于山东省昌邑市沿海经济发展区内,距昌邑市区30公里。
该发电厂的 “东家”———新加坡安利兴集团———正是第一家“进驻”中国生物质发电领域的纯外资企业。
安利兴集团董事长高亚成用 “新生儿”形容刚刚投产的发电厂,他难掩欣喜地表示:“2.5亿元的投资上轨了!”
担保融资困境
找不到担保公司担保、无法得到银行支持成为进驻中国新能源行业的最大障碍———这一点高亚成深有体会。
2006年开始试水的生物质发电项目在我国尚属新兴产业。据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的一份资料显示,根据国能单县生物质发电厂、中节能宿迁生物质发电厂、河北建投晋州生物质发电厂等国内已投产的生物质发电企业所提供的财务数据计算得出,这些示范项目在得到国家规定电价补贴之后,仍然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亏损。这样一来,既提高了政府在项目审批上的警惕性,又使得原本打算涉足该领域的外资、合资包括其他国内企业不得不暂缓了布局进度。
“我们也理解,由于银行看不到预期效果而对我们采取了谨慎贷款的态度。”高亚成认识到,在“先天条件”不如政府支持的国有企业的情况下,“坐等等不到机会”。
“我们有高达60%左右的资金是靠自己募集而来的。”高亚成告诉记者。
公司进入废料燃烧领域是从2004年收购焚烧垃圾开始,后来逐渐延伸到目前的秸秆发电项目。参与昌邑生物质发电厂的承包商包括了华能、华电等国内知名公司。
“生物质发电在中国还是新兴产业,我们正是看到了它的‘朝阳’性。”高亚成表示,一般的生物质发电厂可预计的亏损是7—10年不等,“我们争取利用七八年结束亏损状态”。
成本居高不下
发电厂目前充分利用当地废弃的生物质资源做燃料,主要有秸秆、稻壳和树皮等。
“燃料成本高的问题始终困扰着我们。”安利兴集团商务发展经理白刚对记者表示,与传统燃料不同,生物质发电燃料成本除了秸秆等原料的购买成本外,燃料分散在农村的千家万户,加工、储运以及损耗均占燃料成本的较大比重。
“在秸秆收、运、储的环节中,每道工序都存在波折。”白刚说。
“秸秆收购价格过高是生物质发电厂亏损的主要原因。原材料供不应求使其价格长期居高不下,从而导致企业的亏损。”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林伟刚分析认为。
生物质发电在我国发展之初的2006年,《可再生能源法》颁布前,相关专家调查组曾到基层进行调研,当时调研的秸秆收购价格(议价)为每吨150元,按照试验室标准秸秆热值3500大卡计算,2吨标准秸秆折合1吨标准煤的热值,相当于300元/吨的电煤。按照当时的煤炭价格,加上0。25元/千瓦时的补贴,生物质发电厂是完全可以实现赢利的。
但实际情况与调研取样完全不同。
2007年9月至2008年5月,苏北地区麦秸平均收购价格约为350元/吨,稻秸为250元/吨。而这一价格还在不断上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