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一些地方的农作物秸秆成为包袱被焚烧“狼烟四起”的时候,位于江苏省兴化市永丰镇迎新村的泰州太子乳业有限公司奶牛合作社内外却是另外一番景象。8月25日,笔者在这里看到,公路上,农用三轮车、拖拉机、板车上,装的全是清一色的玉米秸秆;河道里,一条条大小船只上装的也是绿油油的玉米秸秆。 忙得满头大汗的合作社社长沈道新告诉我们,合作社有奶牛672头,其中农民“托养”的有300多头,需要大量的青饲料。他们与加入合作社的700多个农户签订了合同,建立了2000亩饲料基地。一季玉米,一季牧草,玉米秸秆亩产1万斤以上,每斤0.13元,牧草1.5万斤,每斤0.08元,每年一亩地的收入一般在2500元左右,比单纯种粮高出500元左右。 正在从拖拉机上卸玉米秸秆的农民沈道跃告诉我们,他家为合作社种植了12亩饲料,这一季玉米秸秆的收入亩均可达 1300元,“玉米是懒庄稼,比起水稻来成本要低得多,账算下来比水稻的收入还要高。”沈道跃说。 笔者看到,合作社的广场上,两台粉碎机“吞”下一把把玉米秸秆,扬起的碎料被“喷”到一个巨大的水泥池子里,散发出阵阵清香。沈道新说,这是兴化市最大的氨化(微贮)池,可以青贮、氨化(微贮)秸秆2.5吨。现在青贮的饲料是奶牛冬天的粮食。 公司董事长沈道平说,公司是合作社的载体,现有标准化挤奶间1200平方米,年产鲜奶1500吨。 据介绍,合作社还办起了“托牛所”,农民们可以将零星饲养的奶牛“寄养”在这里,充分发挥现代化设备的作用,“不再为半升米打一把铲子”。正在清扫牛舍的56岁农民张兰锁告诉我们,她家有37头奶牛加入了合作社,其中70%已经产奶,每头年纯收入可达4000元。邻近东台市的农民朱爱国也慕名将53头奶牛“投”到了合作社。 |